中国青年网麻城8月1日电(通讯员 赵金标 段意茹 徐飘 王佳祎 赵思雨)2016年7月10日至7月25日,武汉轻工老员工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制药工程1501班的4名同学在注重实践的学院领导的重视下和生工学院分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完成暑期麻城义务支教活动。本次活动由班长赵金标带队,与队友徐飘,段意茹,王佳祎组成4人支教队伍,在麻城市中馆驿镇迎集乡东门代塆村进行为期半个月的义务支教活动
孩子,这些你们先吃,吃完了再来拿。
大爷送的鸡蛋。 中青网通讯员 赵金标 提供
一位老奶奶说:“孩子,我们这儿也没啥好吃的,这些土豆都是我自家地里种的,你们别嫌弃,先拿着吃,吃完了再来拿。”
一位大伯说:“我看你们水还是从别人那儿打来的,这大夏天的没水怎么行,我把家里的饮水机搬来给你们用,最起码喝水不成问题了吧。”
另一位大伯说:“你们这边这么热,这么小,怎么搞学习?回头我给你们找个地儿,宽敞又凉快,桌子椅子都有,你们就放心教孩子们学习,这事儿我来帮你们解决。”
还有位老大爷说:“天这么热,你们还辛苦教孩子们,多亏有你们呐,这些鸡蛋都是自家鸡下的,吃着好,你们拿去吃,别客气啊。”
志愿者段意茹说:“一开始来的时候,觉得条件特别特别艰苦,也没人管我们,现在知道我们这事情的人越来越多,那些村民就想办法给我们解决问题,给我们送土豆,送蚊帐,让我们感受到乡里乡亲的那种热心和淳朴。”
对于他们来说,我们是来自远方的陌生人,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谢谢你。
我不记得你的名字,但我记得你孩子的样子。
志愿者耐心教孩子解题。 中青网通讯员 赵金标 提供
7月10日,晴,我记得那天太阳很大,你高兴地把孩子带到我面前,一直对我们说谢谢,黑黑的脸庞配上洁白的牙齿,笑得像个得到糖果的孩子。
7月12日,晴,我记得那天没有风,你的汗水像泪水般往下流,你严肃地对孩子说:“到这儿好好学,我先回去干活。”然后对我信任地一笑,额头上的皱纹更加清晰可见。
7月15日,雨,我记得那天天空很低,你准时出现在我的面前,一手牵孩子,一手打着伞,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让我想到了我的父母。
以前,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我们都是陌生人。现在,我来到这个村子,你认识了我,我却还是不认识你,我们是熟悉的陌生人。我不记得你的名字,可我记得你孩子的样子,我不记得你说过的话,可我记得你对我信任的眼神。
志愿者徐飘说:“来这里这些天,我感受到了那些家长对我们的信任,隔着特别远的家长也把孩子送过来,还说要给我们送些吃的来,孩子们学的很用心,很努力,我们也教的越来越有干劲,嗓子讲得不舒服也感受不到。”
志愿者王佳祎说:“那些孩子特别有学习的那股劲儿,天气很热,我就问他们热不热,他们都说不热,其实他们的衣服都已经汗湿了。”
“我们是不是放假了?” “对,放一年。”
孩子们送给志愿者们的信和画。中青网通讯员 段意茹 提供
粉色发带,小黑卡子,项链,发绳,贝壳......你们送的东西老师都很喜欢,谢谢你们。还记得那天小吴同学一脸天真地问我:“老师,我们是不是放假了?”看着你充满期待的表情,我爽快地回答:“对,放一年。”对不起,老师骗了你,老师要走了,要离开你们走了。
“老师,其实我们应该把你叫姐姐,姐姐,你明天就要走了,我好难过,王老师走的那天,你让我跟王老师说再见,我以为你让我跟你说再见,我就跟你说再见,我傻我难过,连跟王老师说一个再见都没说,老师我们舍不得你。”
小吴悠,谢谢你给我写的信,在你们眼里,我们几个都好厉害,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解得了难题,讲得了课堂,可是你知不知道,看到你给我写的信,我也会哭。老师要走了,希望你的生活像你的名字一样,吴悠,无忧。
我们既然来了,就得留下点什么。
离别前的合照。中青网通讯员 段意茹 提供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人们生活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生活成本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农村孩子的教育方面。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远远比不上城里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加之农村学校少,教师少,教学资源有限,想要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对于这些农村人来说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在暑假上补习班更是一种奢侈。
我们来到麻城的小村子,带着一腔热情,希望用我们的知识去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希望我们的绵薄之力可以产生飓风的力量;希望他们可以怀着对这个世界的美好向往大步前进。正如队长赵金标所说:“我们既然来了,就得留下点什么。”希望我们教孩子们学的一切,会在他们迷茫时给他们帮助,希望他们在以后困难的日子里,会想起与我们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会再次鼓起勇气,展开飞翔的翅膀。
再见了,孩子们!再见了,乡亲们!谢谢你们!
图/段意茹、赵金标 文/赵思雨